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長,腦組織的結構與功能減退,使認知、情感、意志等心理過程及氣質、性格、能力等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也隨著發生改變。
01
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下降老年人長時記憶保持強于短時記憶,有意記憶多于無意記憶,形象記憶優于機械記憶,遠事記憶好于近事記憶,對事物的分析綜合、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明顯減退,對新鮮事物和觀念的理解與接受較慢,尤其與過去經驗和看法相矛盾時難以接受,故常給人以“頑固”之感。
02
人際交往能力下降老年人由于工作和社會環境的改變,如面臨退休、失去伴侶和朋友等危機,參與社會交往越來越少,易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。還有些老年人由于受疾病纏身和某些消極的社會因素的影響,易產生消極心理。
03
性格、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老年人由于大腦皮質的控制減弱,易產生“衰老感”,總覺得“我已經老了、沒用了,我成為子女的累贅了”,子女的冷漠或過度照顧都會使其產生無力感、無用感。有些人對身體機能過于關注,易產生疑病傾向。出現情緒不穩定和情感幼稚,遇到挫折時易產生莫名的焦慮、恐懼和安全感,情緒和行為易受暗示,表現為從眾心理、缺乏主見、依賴、等俗稱“老小孩”的改變。
04
人格改變老年人的人格變化多以“自我”為中心,性格內向,孤僻不合群,處事欠靈活,固執、刻板,容易猜疑、嫉妒或自大、自卑,部分老年人甚至產生偏執、孤獨和冷漠。
05
睡眠障礙老年人大多是睡眠時間減少,經常出現失眠、多夢、早醒等主訴,當然睡眠障礙多與其他軀體疾病(如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)共存。
06
反應與動作變慢因為感知綜合判斷能力的減退,老年人對刺激的反應常表現遲鈍、動作緩慢、迅速應變能力比較差,因此容易發生意外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