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不過夕陽紅,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人口發展趨勢,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已有十幾年,目前老齡人數也是全球最多的國家,且人數仍在持續增加。我們經常聽到跳廣場舞的老太太討論“吃的降血藥的品種以及價格的高低”,似乎價格的高低成為評判一個降血壓藥品質好壞的標準。甚至認為價格更貴的降血壓藥,對自己的病情更好,更有利。而且常有一人多病、多藥共用的情況,導致老年人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增加,帶來很多用藥風險。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點,使得用藥問題也較為復雜,那么老年人如何做到安全、合理用藥呢?
首先了解,藥物在老年人體內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謝、排泄也有其特殊性,主要體現在:
01
藥物的吸收:老年人因胃粘膜萎縮而導致胃酸分泌的減少,直接影響酸性和堿性藥物的解離度,從而影響藥物吸收;胃腸平滑肌的肌張力和運動性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,因而老年人常發生腸功能紊亂,腸蠕動增快,致使藥物的吸收減少及抗膽堿藥可使腸蠕動減慢,從而增加藥物的吸收;老年人胃腸壁血流較年輕人減少40%-50%,65歲以上老年人的心輸出量可下降30%,可減少藥物的吸收速率。
02
藥物的分布: 老年人體內水分減少、肌肉組織減少、脂肪組織增加,故水溶性藥物的分布容積減少,而脂溶性的藥物分布容積增加。老年人與青年人如果服用同等劑量的水溶性藥物如地高辛等,老年人因分布容積減少易出現中毒癥狀;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不宜透過毛細血管壁,無生物活性,故藥物中起作用的是游離部分。老年人由于血漿容量的減少,因而與白蛋白結合的藥物少而游離的藥物增加,游離藥物的濃度增加容易引起不良反應。
03
藥物的代謝:多數藥物都經肝微粒體酶系統進行生物轉化,還有少數經微粒體酶代謝。老年人體內的酶活性降低可導致生物轉化速度變慢,使藥物的半衰期延長,如安定的半衰期在青年人體內為20h,而80歲的老人可長達80h。
04
藥物的排泄: 藥物在肝臟代謝后其代謝物大部分經腎臟由尿排泄,也有部分經腸道隨糞便排出。脂溶性藥物不能通過腎臟直接清除,從腎小球濾過后又被腎小管重吸收,必須經肝臟代謝為水溶性代謝物后才能通過腎臟由尿液形式排出。
老年人用藥容易發生的誤區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01
自己點名用藥:
老年人患慢性疾病居多,有些老年人憑著自己“久病成醫”的老經驗,每當慢性病復發時,自己直接去藥店買藥來吃。其實,老年人這樣隨意用藥,容易造成嗜藥成癮,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,甚至由此導致“藥源性疾病”的發生。
02
慕名吃藥,跟著廣告走:
不少老年人如果覺得某一種藥對某種病療效不錯時,便對此藥“情有獨鐘”,以后患上了癥狀類似的疾病時,都用這種藥,一直用到藥物的毒副作用出現時才去醫院咨詢,往往導致“亡羊補牢”的悲劇。有些老年人則很迷信醫藥廣告上介紹的新藥和“特效藥”,有些醫藥廣告的過譽之詞往往成了誤導老年人用藥“趕時髦”的教唆犯。
03
認為用藥品種越多,效果越好:
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,而且多數人還同時患有幾種疾病,有的老年人為了使病好得快一些,往往要求醫生開藥時面面俱到,認為用藥品種越多,效果就越好。其實用藥治病和用兵打仗不同,多種藥物不適當地同時應用,不但沒有增加治療效果的作用,反而有可能因藥物之間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療效。有的還會因為違反配伍禁忌而出現副作用,增加藥物的毒性,特別是靜脈輸液用藥時,更是如此。
04
相信“貴重藥”:
有些老年人常把藥物的價格和貨物的價格相提并論,容易受”一分價格一分貨”心態的誤導,認為價格貴的藥療效一定比價格低廉的藥“力量大”,見效快。實際上,藥物治病的效果是不能以價格定“身價的”。藥物不論價格高低,對癥下藥才是好藥。一味熱衷于“貴重藥”不但浪費了錢財,而且對疾病的治療和身體本身也無益。
05
認為滋補藥有益無害:
不少老年人以為凡是滋補藥都能強身健體,多吃有益無害。其實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“虛證”,如果濫用補藥,反而會違背“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”的用藥治病原則,反而會擾亂人體的陰陽平衡,引起新陳代謝失調。
06
按價格便宜把藥推薦給親朋好友或相信親朋好友的推薦用藥。
07
忘記用藥、漏服藥物。
08
任意用藥或任性停藥:需要長期服藥的慢病人群,認為癥狀消失就不用再服藥或者自行減量。另外一種情況是,為了盡快痊愈,服用多種藥物或者加倍劑量服用。
09
隨意丟棄藥品包裝,不看藥品說明書,導致吃錯藥或濫用藥。
10
將保健品與藥品混淆,三成以上老人常常將保健品和藥品劃等號,約有2成以上的老年人將保健品視為靈丹妙藥。